所有栏目
541

海洋监测卫星成功上天 五大仪器助力海洋监测

2018/9/10

  9月7日11时15分,我国在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海洋一号C星。这是我国海洋水色系列卫星的第三颗卫星,也是我国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十二五”海洋业务卫星的首发星。
  
  自2015年政府发布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规划(2015-2025年)》以来,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共性应用支撑平台得到了快速的发展。2018年1月26日,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牵头承担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陆地观测卫星共性应用支撑平台项目正式在北京启动,正式拉开了民用空间基础措施平台的帷幕。
 
  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就是通过发射的卫星,为卫星遥感应用业务部门与区域应用提供共性、基础性服务与保障设施,从而实现业务卫星和科研卫星各载荷共性信息产品检验、共性技术评价以及基础资源共享,实现卫星的商业化运营。同时为了推动卫星遥感业务的顺利发展,离不开监测仪器仪表,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同时也会带动仪器仪表行业的快速发展。
 
  在以往,我国多颗卫星的发布都携带了多种仪器仪表。其中,高分五号卫星上携带了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EMI)、大气主要温室气体监测仪(GMI)虹润大气气溶胶多角度偏振探测仪(DPC);高分六号卫星上携带了自由曲面离轴四反光学系统和长线阵CMOS图像传感器等;张衡一号卫星上携带了高精度磁强计、电场探测仪等。
 
  在此次的发射上,海洋卫星携带了海洋水色水温扫描仪、紫外成像仪、海岸带成像仪、星上定标光谱仪和船舶自动识别监测系统五种仪器。
 
  海洋水色水温扫描仪可用于探测叶绿素浓度、悬浮泥沙浓度、可溶性有机物等海洋水色要素,以及海面温度场。通过连续获取长时序的我国近海及全球水色水温资料等;紫外成像仪主要用于提高海洋水色水温扫描仪近岸高浑浊水体大气校正精度;海岸带成像仪对近海、海岛、海岸带进行监测,对海洋环境灾害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星上定标光谱仪则可以监测到海洋水温水色扫描仪、紫外成像仪及海岸带成像仪的数据信息,并为其提供星上同步校准功能。;船舶自动识别监测系统主要用于获取大洋船舶位置和属性信息,为海上权益维护、海洋防灾减灾和大洋渔业生产活动等提供数据服务。
 
  对于仪器仪表行业来说,民用基础的建设离不开多种遥感卫星的发射,同时卫星的不断发射也进一步扩大了仪器仪表发展的市场。截止到目前,中科院已经多次开展了民用空间基础设施陆地观测卫星共性应用支撑平台项目2018年仪器设备的采购工作,北京美科天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北京睿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都已经中标。
 
  同时,随着卫星的不断发射,仪器仪表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随着要求的不断提高,仪器仪表也会变得更加准确高效。相比海洋一号A星、B星来说,海洋一号C星海岸带成像仪的幅宽提升近2倍,分辨率提高了5倍,在轨寿命也从3年延长到5年,同时重量、体积、功耗等指标均得到进一步优化。
 
  一个新领域的快速发展对其他领域也会产生影响,民用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发展和遥感监测卫星的不断升空为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增添了新动能。未来,仪器仪表行业还会有更大的发展前景。